晨早新聞 ☀
尖區美麗都鋪5620萬沽持貨13年貶值逾10%
受疫情等因素衝擊,鋪位市場觀望氣氛瀰漫,核心區再錄鋪位蝕讓。尖沙嘴美麗都大廈地鋪以5620萬易手,原業主持貨13年帳面蝕讓660萬,期間貶值逾一成。
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,尖沙嘴彌敦道54至64號美麗都大廈地下單號鋪,於上月中以5620萬售出,買家以公司名義永勝投資有限公司登記,原業主於2008年以6280萬購入,以公司名義安利集團有限公司持有,持貨13年帳面蝕讓660萬,物業期間貶值約10.5%。
據業內人士指出,上址面積約593方呎,以易手價計,呎價約9.47萬,鋪位面向碧仙桃路及麼地道大單邊。
車位買賣按月急升
近期發展商及財團紛拆售車位,10月純車位買賣暢旺,截至28日,市場共錄662宗純車位買賣,遠遠超過9月整個月份的521宗,香港置業研究部指出,其中,價值200萬以上的車位交投最活躍,較9月的133宗高出逾1.1倍。
上月暫錄逾660宗買賣
香港置業研究部董事王品弟表示,受車位拆售個案帶動,10月純車位註冊量按月造好;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,本月至今(截至28日)錄662宗純車位註冊,已超9月全月的521宗約27.1%。
若按金額劃分,本月至今純車位註冊量表現,其中價值200萬以上純車位錄283宗註冊,較9月的133宗高出逾1.1倍,表現最好;價值100萬以上至200萬車位錄263宗註冊,較9月的246宗高出約6.9%;相反地,價值100萬或以下純車位錄116宗註冊,仍較9月的142宗低約18.3%。
若以港島、九龍及新界三區劃分本月至今純車位註冊量表現,其中港島區錄126宗註冊,較9月的86宗高出約46.5%;新界區錄429宗註冊,較9月的318宗高出約34.9%;相反,九龍區錄107宗註冊,仍較9月的117宗低約8.5%。
至於本月至今純車位註冊量屋苑排名方面,日出康城MARINI暫以114宗純車位註冊居榜首;太古城暫以54宗純車位註冊排第二
上環巨鋪呎租70元減6%大型銀行取代證券公司
疫市下民生鋪仍受追捧,中國建設銀行(亞洲)承租上環德輔道中3層高複式巨鋪,建築面積合共7633方呎,月租54萬,較多年前證券行舊租僅跌6%,平均呎租70元。
上環德輔道中238號地下、1樓及2樓共3層,為罕有三複式巨鋪,過往由兩家證券行承租,近期1樓及2樓約滿,中國建設銀行(亞洲)(下稱建行)率先承租,建行並一併預期地下,現址證券行要待明年才遷出。
月租合共54萬
上述1樓及2樓,舊租客證券行早前遷離,建行率先以每月27萬進駐,租期5年,由今年10月1日,直至2026年9月30日,1樓及2樓建築面積分別約1972及2887方呎,合共4859方呎,平均呎租約56元。
該地下現址光大新鴻基證券,租約明年5月到期,建行亦另以每月27萬預租,租期由2023年6月1日至2026年9月30日,以建築面積約2774方呎計算,平均呎租97元。 換言之,該2組鋪位月租共54萬,以巨鋪總面積約7633方呎計算,平均呎租70元,當梗約屆滿後,尚有三年生約可續。
先進駐樓上 再預租地下
該3層樓面原本分別出租,地下光大新鴻基證券,於2017年以每月33.5萬承租,呎租約121元。於1樓及2樓由另一家證券公司以每月24萬租用,建築面積共4859方呎,呎租約49元,舊月租共約57.5萬,新租金下跌6%。
業內人士表示,疫市下,巨型樓上鋪仍具需求,若然有租客適合,租金不跌反加,地鋪抗跌能力較一般。
建行今年連租三巨鋪
德輔道中238號由恒和集團發展,原名恒和中心,2016年落成,樓高26層,為商業用途,恒和於2014年拆售樓花,僅沽3層,隨後在該廈入伙後,將餘下業權售予外資基金AEW,作價約11.34億。
建行今年以來積極租鋪,連同最新上環鋪位在內,最少承租3間複式巨鋪,其中,灣仔莊士敦道183至187號德業大廈地下、地庫及1樓,總建築面積約10113方呎,月租52萬,平均呎租約51元。該鋪位曾由運動用品店租用,月租高達60萬,新租金跌約13%。
永光商廈新租跌82%
銅鑼灣軒尼詩道499號永光商業大廈地下、閣樓、1樓及2樓,建築面積共約8024方呎,月租50萬,呎租約62元,舊租客六福珠寶,2015年起租用,月租高達280萬,新租金較高峰期急跌82%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