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生生意跌幅細 成舖市主力在閱讀
零售及飲食生意,絕大部分均受本地社會事件衝擊,惟以本地市場為主的超市、民生及生活相關的行業,生意跌幅較細,成為逆市開舖的主力。
周末示威連續多星期,最受衝擊當然是零售及餐飲生意,因為衝突升級加上交通不便,個別商戶甚至要關門,生意急挫。
當遊客人數大減,本地人外出消費減少,均不利所有營商人士。本港零售數字持續欠佳,9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指數按年下跌18.3%,跌幅較上月的22.9%收窄,為連續8個月下跌。珠寶首飾、鐘錶及名貴禮物下跌40.8%,而藥物及化粧品、服裝分別按月跌下跌21.7%及26.3%。
不過,並非所有行業均處劣勢,數字上,超級市場貨品下跌2.6%,為多項數字中跌幅較細。有本地發展商談及旗下商場生意,指近期觀察商場內超級市場生意不跌反升2%。
奢侈品、化粧品等生意,主要來自旅客光顧,遊客數字急跌,此類行業受影響反應來得最快,故不但沒有擴充,更相繼關分店以減低損失。相比之下,以本地居民消費為主的超市、日用品等,正因市民減少外出用膳消費,令超級市場生意跌幅較輕微甚至上升,亦反映市民並非沒有消費力,只是擔心不便或人身安全,寧選擇在區內消費,到附近超市買日用品及食物,相關商戶沒有在淡市收縮,反而有逆市擴充。
淡市擴充 趁機租巨舖
超市、健身中心等商戶,需要樓面較大,承租力又不及其他行業,在零售高峰期時難以擴充,相反在目前淡市,吉舖正在增加,個別更是逾萬平方呎巨舖,既然生意不受太大影響,這些行業即可趁機租舖。
責任編輯:黃鑠安
8 Nov 2019
經濟日報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