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月店舖登記僅155宗 挫6成
11月份商舖買賣減少,據利嘉閣統計顯示,11月份店舖登記僅錄155宗,按月急挫61%。
利嘉閣(工商舖)地產董事黃應年指出,較早前的「佔中」事件對零售業影響較大,令店舖投資者轉趨觀望態度,影響店舖交投。
加上月內未有大型商場拆售活動,令11月份店舖物業買賣登記量大幅回落。
根據土地註冊處最新資料,11月份全港共錄155宗店舖物業買賣登記﹙數字反映2至4星期前的實際市況﹚,較10月份的396宗下挫61%。而全月只錄得2宗逾億元的店舖買賣成交,令11月份店舖成交總值縮減到17.95億元,較10月份的47.23億元銳減62%,出現價量齊跌現象。
料成交將回復正常
按物業價格劃分,在6個價格組別當中,共有4個組別的登記宗數報跌。由於月內未有大型商場拆售活動,故此,以200萬元至500萬元組別跌幅最大,全月買賣登記只錄得52宗,較上月的224宗按月下挫77%,而此組別的買賣合約總值亦大幅縮減至約1.57億元,按月減少75%;至於200萬元以下的物業買賣同報下跌,全月登記數字錄得41宗較10月份97宗減少58%,物業成交總值亦下跌66%至約5027萬元,跌幅居次。
再以地區劃分,從本行觀察的16個分區當中,共有10個地區的登記量按月錄得顯著跌幅。當中,銅鑼灣及灣仔區在月內未有錄得店舖物業買賣登記個案,跌幅最大;10月份有商場項目拆售的屯門區則回復平靜,買賣登記宗數縮減至38宗,較10月份的235宗登記銳減84%,而成交總額則減少82%至約1.70億元,但登記宗數及成交總額仍然是16個分區當中表現最好。
黃應年認為,佔中事件淡化,市場逐漸適應佔中帶來的影響,加快投資者入市步伐,預料舖位買賣成交將逐步回復至正常水平。
另外,旺角彌敦道「現時點」商場分拆出售,如能趕及月底登記,可望帶動店舖物業下月登記量有機會上望200宗、甚至接近250宗的水平。
30 Dec 2014
經濟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