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
梁出招遏樓措施火上加油 銅鑼灣旺區食肆執笠逾半
梁出招遏樓措施火上加油
銅鑼灣旺區食肆執笠逾半
獨眼香江 紀曉風
提到「業主瘋狂加租」與「業主逼遷」,彷彿已是「打開門口做生意」的老闆們,在2012年起每日面對的營商噩夢!
香港住宅物業市場近年炒得熾熱,令草根基層市民一宅難求,多得梁振英去年上任,聲言不會向地產商買賬,多次出招嘗試壓抑樓價,但招式卻明顯無用,反映樓價的中原城市指數卻節節上升兼屢創新高,最終當局在去年10月引入買家印花稅後,熾熱氣氛才稍見緩和。
然而打擊樓市措施成效未見長久,卻先刺激投資者由炒樓轉而炒車位與炒舖,加上自由行旅客同樣「一發不可收拾」,零售業對舖位需求持續上升,結果便出現老紀文首提及的「業主瘋狂加租」與「業主逼遷」情況,當中又以飲食業疑是「重災區」。老紀昨天到過銅鑼灣,不少商戶食肆跟半年前相比,已經面目全非。
地產代理分析,經營食肆利錢不多,現時已難承擔銅鑼灣一帶的地舖租金,於是紛紛要「上樓」求存,情況猶如東京銀座,兩者租金差距逾20倍,而類似情況更已蔓延至中環及尖沙咀,似乎說慣了的「落街開餐」,不日後勢要改口叫「上樓食飯」。
銅鑼灣過去因吃、喝、玩、樂而聞名,《信報》總部本來位於港島北角,故老紀返工前不時都會先走到銅鑼灣閑逛一圈,惟當去年8月《信報》遷至九龍東牛頭角後,跟銅鑼灣雖是一港之隔卻其實相距甚遠,踏足銅鑼灣的次數大減,昨日「重回舊地」,即有面目全非之感。
老紀所說的,是發現不少本來街舖的食肆已經結業,亦有小舖疑因未能承受業主瘋狂加租,因而被迫執笠,較幸運的,就轉到內街繼續經營,但可以肯定生意額應受一定的影響。
以謝菲道附近為例,在謝菲道與波斯富街口的Burger King已經消失,留下一個清拆後的空置舖位,並貼滿「新年散貨短約」的招租廣告;轉而走入謝菲道,由商人羅傑承投資的香港大牌檔,亦已人去留空,餘下一個「吉舖」。翻查網上餐廳指南OpenRice內網民的食評留言,Burger King最後一則食評是在去年9月24日留下,至於香港大牌檔就是7月29日,意味兩店皆是在去年下半年梁振英上任後才踏上結業的命運。
至於香港大牌檔旁邊原來的食肆,下場其實也一樣,但現時已有日本拉麵店承租,將於不日進駐,過去「有人辭官歸故里,有人漏夜趕科場」,換了在2013年的香港,恐怕是「有食肆因貴租結業,有食肆捱貴租開張」。
而在時代廣場一帶,多得一條羅素街,因有舖位每方呎租金高逾1700元,成功踴升為全球舖租最貴地段,加上是內地自由行旅客掃貨必到「景點」,吸引各大零售連鎖店「擴建」版圖,鄰近業主固然受惠,但當中開店經營的老闆卻因而當災;最新的「受害人」,恐怕是售賣高檔家品的連鎖店「住好啲」,其位於禮頓中心的2萬方呎旗艦店,因跟大業主租約仍未談攏,隨時要在3月租約期滿後面臨逼遷,結束在該處12年的光輝歲月。
在食肆林立的渣甸街,亦有店舖已結業遷出,工人正在舖內趕工拆卸舊裝修及改建舖位,門外就有舊招牌繼續在半空搖擺,舊去新來,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。
老紀利用網上餐廳指南OpenRice搜尋,在區內20個地標或商場附近,共找到443個的食肆登記紀錄,仍然經營中的只有326家,即有117家已經結業收場,比率達26.4%;而仔細分析,部分地點如時代廣場、金百利廣場、京都廣場等就是「重災區」,已結業的食肆比例佔有紀錄食肆逾半,其中時代廣場的情況最為誇張,在78間有紀錄的食肆中,只得29間仍然營業,卻有多達49間已經執笠。
必須指出,有關數字在搜尋時,系統未有提及時限,雖如有此局限,其實已足夠反映「舖如輪轉」的情況。
老紀問過中原(工商舖)商舖部董事黃偉基,他指其實近兩三年,林林總總的食肆都搬出銅鑼灣核心區如羅素街、波斯富街、利園山道等一線街道,主要原因是食肆根本不能負擔舖位呎租達100元以上,而舖主引入國際連鎖品牌,對方就可以負擔逾1000元呎租。
他舉例,一間1000方呎的舖位,如對方是經營食肆,呎租只得100元,每月租金就約10萬元,扣除人工及其他開支,食肆每月只淨賺20至30萬元,「食肆賺到嘅錢唔多,一旦租金上升就頂唔住,或者要上樓(樓上舖)」。他指開平道及恩平道一帶有很多樓上食肆,本來都是地舖經營,卻承受不住貴租要「上樓」。
對於舖租狂升,如果自由行旅客刺激零售業是遠因,那梁振英上台後,先是壓抑樓市不力令炒風有增無減,後來再出「辣招」滅火,恐怕算是近因。
政府當時的「辣招」,包括在去年推出加重額外印花稅(Special Stamp Duty,SSD)及買家印花稅(Buyer Stamp Duty,BSD),自推出後,住宅買賣曾經下跌,而資金就轉投工商舖市場,令炒樓變成炒舖,更有指這帶動舖位租金亦上升。不過,黃偉基就認為兩者關係不大,主要反而是自由行的消費力帶動銅鑼灣舖租急升,去年舖租租金就上升10%至15%,最多更達25%,「銅鑼灣舖位空置率低,租金本身較平穩」。
美聯旺舖部董事盧展豪就直言,銅鑼灣的地舖食肆倒閉是很正常的事,因為根本不能負擔零售業所支付的租金,惟有轉到樓上舖開業,情況和東京銀座一樣,「東京銀座啲食肆都畀唔起地舖租,都要上樓,依家銅鑼灣地舖係做零售,樓上舖係食肆,成個行頭都係咁,唔止銅鑼灣,連中環、尖沙咀都已經有咁嘅情況」。
盧展豪認為,這是交易轉數的問題,「食肆賺客嘅錢,一餐飯可能要食一兩個鐘,但零售業就幾分鐘就得,利潤所以高好多」。他又指,銅鑼灣地舖租金由2011年平均呎價1000元,上升到去年的1200元,升幅約20%,而樓上舖租平均呎租就約50元,兩者相距逾20多倍。
信報
23 Jan 2013
信報 23 Jan 2013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