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月商舖登記134宗 8個月低
政府實施一周一行後,窒礙北區買賣成交。據利嘉閣工商舖資料顯示,4月店舖登記134宗,回落至8個月新低。
利嘉閣(工商舖)地產商舖部首席營業董事黃國柱指出,商場拆售貨尾漸被消化,相關登記逐步減少,由3月的數十宗縮減至上月的零星成交,在高基數下拖低了4月份的整體店舖登記數字。
根據土地註冊處最新資料,4月份全港共錄134宗店舖物業買賣登記(數字主要反映2至4星期前的實際市況),較3月份的205宗下跌35%,為8個月以來的低位。而全月共錄得4宗逾億元的店舖買賣成交,帶動全月成交總值高見22.07億元,仍較3月份的137.18億元急挫84%,因3月份有巨額內部轉讓個案拉高基數所致。
按物業價格劃分,在7個價格組別當中,共有6個組別的登記宗數報跌。其中因3月份時錄得一家大型發展商多宗逾億元物業內部轉讓登記關係,導致4月的1億元或以上價格組別成交宗數急挫80%,由3月的20宗急跌至4宗。
銅鑼灣上水零成交
另外,200萬元以內的物業登記宗數亦由3月的49宗跌至29宗,跌幅達41%。200萬至500萬元以內的物業亦跌39%。相對5,000萬元至1億元以內的成交則逆市錄得40%的升幅,由3月的5宗回升至7宗,成為唯一錄得升幅的組別。
再以地區劃分,從本行觀察的17個分區當中,共有8個地區的登記量按月錄得跌幅,當中,銅鑼灣及上水區更雙雙錄得「零成交」的情況。其他跌幅較大的分區則包括荃灣區及屯門區,分別跌73%及58%,前者由11宗回落至3宗,後者亦由55宗減少至23宗。至於跑贏大市的有油麻地區,4月登記有11宗,大升1.75倍,尖沙咀區亦升1.5倍至5宗。
黃國柱認為,拆場成交減少,加上「一周一行」的實施及近月零售市道轉淡的持續影響下,店舖成交速度放緩,以4月份觀察,當中以首當其衝的北區影響較大,如屯門及元朗這些之前登記較活躍的區份,上月成交已見顯著回落約五成,上水更加錄得零成交。估計若內地旅客持續減少,將對北區店舖登記帶來持續性影響;此外,內地由6月1日起將大幅削減部分日用消費品進口稅率,屆時將對本港零售業帶來另一波衝擊,故料未來店舖整體登記量暫難回升,短期將在150宗以下橫行整固。
29 May 2015
經濟日報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