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民生區舖穩陣 售價料升15%」
投資者廖偉麟:核心區舖租 今年或跌7%
舖位價格似有壓力,資深投資者廖偉麟認為,隨着旅客消費減少,核心零售區舖價及租金將有回調,反而民生區商舖勝在穩陣,價格有力上升,會成今年投資重點。
本港零售表現不及以往,最近公布的政府數字,顯示零售金額出現下跌,也正反映內地客在港消費減少。當零售商不再進取搶舖,核心區商舖租金肯定有壓力,廖偉麟認為,「最優質零售地段,因旅客消費正在減少,相信舖位租金年內跌5至7%。」
民生區消費 不受加息影響
相比之下,他較看好民生區商舖,認為舖價可升10至15%。事實上,他於過往兩三年,多番購入民生區商舖並進行拆售,如2013年尾,購入彩虹匯八坊商場,其後進行拆售,至今已沽出9成舖位,套現5.8億元,僅剩兩舖位待售,項目料可套現6.5億元,大賺而回。他分析,「民生區商場勝在穩陣,無懼外圍市況,就算日後加息,對民生區消費客群分別不大,他們仍會買日用品。」
新近投資項目為牛池灣嘉峰臺商場,他於上月以約1.75億元購入物業基座地下及1樓,總樓約30,705平方呎,分間成約25個舖位,面積由460至近5,000平方呎,呎價約5,699元。商場租客主要為民生所需的商戶包括華潤萬家、茶餐廳等,每月租金收入約42萬元。
廖偉麟指,項目亦會以拆售形式推出,商舖售價約300萬元起,本周正式開售,預計可套現逾3億元。
提起商場拆售,因市況暢旺,近兩三年不少投資者亦大搞商場,購入大樓面舖後分間舖位拆售,利潤甚高,但個別商場開業後卻人流欠奉。廖偉麟一再強調,自己進行拆售商場項目,只會把原有的商舖分拆,不會重新間細舖位「劏場」形式推售,「有劏場爛尾,是因為拆售時只是想像。買家在購入商舖樓花一刻不是實物,是相當危險的。你去買條魚都想望下條魚是否新鮮,如果被騙後下次肯定不再幫襯,不少商場正是被投資者整死。」
他指只會以批發形式推售商場,「很多購入拆場商舖的小投資者因達不到真實回報,失望而回,我認為做生意要正氣,避免影響聲譽,故我只擔當『批發』角色,購入一堆舖位再拆售,商場本身已成熟,人流、收入有一定保證。」
另外,他去年亦有涉足酒店市場,去年以6.8億元,購入灣仔晉逸時代精品酒店,樓面約5.4萬平方呎,樓高23層,共提供93間房,每間房價值約731萬元,現時每月租金收入約220萬元,入住率逾9成。據悉,該酒店正獲財團出價至11億元洽購。他分析,即使旅客消費減少,但來港觀光的客人,必定需要入住酒店,「商舖或會以民生區表現較佳,但酒店就一定要在核心零售區附近才受歡迎。」
需求增加 寫字樓值得看好
至於寫字樓市場,過往數年跑輸大市,今年則值得看好,「滬港通下內地證券公司擴充,需求更多寫字樓,今年會留意核心區甲級及乙級商廈,以一籃子形式購入,再進行售。」他去年購入上環泰達大廈多層,其後拆售,暫已套現1.4億元,尚有一層多待售,料獲利約3,000萬元。整體樓市走勢表現上,他相信只要低息環境持續,就有利投資。即使有分析指年尾或加息,他相信受影響的不是工商舖,「肯定是細價住宅首當其衝受影響,因為升得太多太急,危機較大。工商舖投資者本身財力較佳,借貸比率低,加息也不會太大問題。」
撰文:梁建國
2 Mar 2015
經濟日報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