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

1月零售挫近15% 沙士後最差

1月零售挫近15% 沙士後最差

倘市道再收縮 憂現商店倒閉潮

本港1月零售數據遜預期,下跌近15%,更為2003年4月沙士以來最大單月跌幅。數據疲弱除因農曆新年出現時間不同,亦因該月訪港旅客升幅放緩、新iPhone銷售減退失去支持作用有關。

經濟師預期2月零售數據亦會較遜色,料有單位數字跌幅或僅升2%。零售管理協會指首半年若負增長持續,不排除出現商店倒閉潮。

政府統計處昨公布,1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466億元,較去年同月下跌14.6%;總銷貨數量按年下跌13.9%。按商店類別分析,珠寶首飾、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下跌21.4%,而包括智能產品的未分類耐用消費品更下跌44.1%。

內地反腐訪客放緩 累表現

恒生銀行高級經濟師林俊泓指1月零售數據差過預期,原預計跌5%至10%,結果跌近15%,主要由於去年農曆新年在1月,今年在2月,1月基數較高所致,加上1月訪港旅客升幅放緩及年初新iPhone銷售減慢,失去對零售支持作用,亦促使整體耐用消費品跌20.3%。

他預料2月零售回復正增長,升2%,因上月旅客數字上升,財政預算案加大寬減措施規模,對零售有支持作用。由於1月零售數據差過預期,他將全年零售貨值升5%的預測,調低至升4%。

2月料喘穩 專家估跌幅收窄

竑策投資顧問董事陳寶明稱,1月零售數據較市場預期差,本料1月零售值跌幅為6%至7%,陳表示,國內反腐令高消費自由行減少,而日圓及歐元眨值,亦吸引了部分高消費自由行轉為遊日、遊歐。他表示,內地自由行消費力度減,政府或會對「一簽多行」自由行政策等作出調整,故對今年2月零售數據表示不樂觀,料為零增長或單位數跌幅。

東亞銀行首席經濟師鄧世安表示,出現跌幅為預期之內,因受去年新年高基數效應影響,亦反映經濟不佳、個人消費下跌以及自由行消費轉疲弱等現象。鄧較其他經濟師樂觀,認為受惠新春消費旺季,2月零售值料回復增長。

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琼指,去年1、2月基數不高,但由於今年1月出現14.6%的雙位數跌幅,故今年1、2月若要與去年同期持平,2月銷貨值至少要升19.7%,她坦言有一定困難。

她對今年零售市道感悲觀,認為若訪港旅客減少,首半年負增長持續,不排除會引發商店倒閉潮。她指出,香港零售業生意約4成由自由行帶動,近日傳出收緊「一簽多行」,若自由行數字放緩,將對零售帶來很大影響。

政府發言人指出,零售業銷售短期內的表現,將仍要視乎勞工市場情況及訪港旅遊業增長,外圍環境各種不明朗因素對本地消費意慾可能會帶來影響。

撰文:鍾頴雯、曾麗虹

 

4 Feb 2015

經濟日報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