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

新辣招出台後 首錄摸舖獲利 上環舖3日兩度易手 勁賺1033萬


新辣招出台後 首錄摸舖獲利
上環舖3日兩度易手 勁賺1033萬
雙倍印花稅(DSD)後罕有錄首宗摸舖獲利個案。上環孖沙街舖位,投資者以7,633萬元摸出,3日內兩度易手,獲利約1,033萬元,新買家為中國星(00326),原業主透過買賣公司交易,可省卻8.5%釐印。

即使整體大市氣氛轉弱,市場仍錄得DSD後摸貨獲利。投資者「物流張」張順宜,上星期以6,600萬元,購入上環孖沙街20至24號地下至1樓,合共約3,600平方呎。而中國星昨宣布,以合共7,633萬元,購入該舖,作集團旗下南北行參茸自用。

公司轉讓 中國星須付DSD

是次屬市場上錄得首宗DSD後摸貨獲利離場,物流張購入物業時,理論上需付8.5%印花稅,即561萬元,惟持有物業的公司,3日後連同物業以7,633萬元摸出,獲利1,033萬元,由於公司將轉讓,換言之新買家中國星需付有關561萬元稅項。

資料顯示,孖沙街20至24號,由一買家於1991年以425萬元購入樓面自用,持貨22年轉手,獲利約6,175萬,舖位升值約14.5倍。

出招後舖位投資者摸貨獲利較前困難,近期不少投資者有見舖位近成交期,普遍減價5至10%,即使平手求成交期之前沽貨。業界預期,第二季不少舖位將達成交期,故預計減價甚至撻訂蝕讓個案增加。

士丹利街地舖 減500萬沽

雙倍印花稅後投資氣氛轉弱,舖位投資者紛着手沽出持有未完成交易的舖位,願減價沽舖。投資者林子峰,去年以約7,880萬購入中環士丹利街50號地下C舖,面積約750平方呎,舖位由時裝店以10萬元租用。成交期將近,林子峰原叫價9,000萬元,現減價至8,500萬元,幅度約5.5%。

另去年活躍舖市的投資者黃海明,亦紛為舖位減價,如深水埗欽州街74號舖,面積約300平方呎,他早前以1,680萬元購入舖位,成交期為6月,原叫價約1,980萬元,現減價9%至1,800萬元。

至於另一投資者物流張,亦作出輕微調價4至5%,如本年1月以3,600萬所購入的旺角花園街232號舖,原以4000萬放盤,近日減價5%,叫價3,800萬元,物業成交期為本月底。

中原工商舖營運總監潘志明分析,因去年底至本年2月中是舖位投資高峰期,不少投資者當時入市所購入物業成交期多為4至6個月,寄望在成交期前摸出物業,換言之該批物業成交高峰期為本年第二季,即未來3個月,故他認為個別投資者若未能摸售物業,寧選擇棄購,故他預期第二季舖位減價及撻訂個案會增加。

撰文:梁建國

 
經濟日報 

8 April 2013 

物流張摸售上環舖


物流張摸售上環舖

政府出招後,投資者觀望逾一個月後近日再有工商舖摸貨成交。資深投資者物流張及有關人士上月底斥資6600萬元購入上環2層舖位,持貨約十天後摸出,新買家中國星(326)公布,斥7633萬元購入該批舖位,以擴充南北行零售業務。

中國星昨天發出通告公布,斥資7633萬元購入上環孖沙街金德樓地舖、閣樓及1樓的商舖;其中地舖及閣樓部分作價6833萬元,1樓部分為800萬元,購入上址以用作擴充旗下南北行參茸海味零售業務。

摸出舖位的物流張指出,上述成交以公司轉讓方式交易,故不涉及雙倍印花稅(DSD);上述成交舖面每層約1200方呎,共3600方呎於上月底以6600萬元購入,現摸出賬面賺1033萬元。不過,據了解,張氏購入上址的交易需繳付DSD,故未計及佣金,實際賬面利潤僅472萬元。

另外,美聯商業助理區域營業董事甘廣然表示,業主委託放售九龍貿易中心(KCC)B座15樓及16樓全層,總面積約49918方呎,每層約24959方呎,意向呎價約8000餘元,涉及金額約4億元。

信報 

8 April 2013